重点人群、重点机构、重点场所仍是防控重点
实施“乙类乙管”措施后,重点人群、重点机构、重点场所仍然是防控重点。
养老机构、社会福利机构等场所要加强健康监测和早期干预,确保重症高风险人员能够及时发现、及时转诊、及时救治。
商超、物流、餐饮、交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,做好自我健康监测,出现症状及时报告。
关于养老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疫情防控
一是内部分区管理,防止不同区域间交叉感染。
二是在疫情严重期间,经科学评估适时采取封闭管理,防范疫情引入和扩散风险。
三是疫情流行期间外来人员进入机构应提前预约,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现场抗原检测阴性结果。
四是明确机构就诊定点医院,建立就医优先的绿色通道,对机构内感染人员可第一时间转运和优先救治。
关于商场、超市和农贸市场疫情防控
一是加强人员防护。做好员工自我健康监测,如有相关症状要及时报告并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;员工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口罩、一次性手套等防护用品;引导顾客全程规范佩戴口罩,不再测温和查验健康码。
二是加强环境卫生消毒。商超、农贸(集贸)市场要加强通风换气,每日开窗通风2一3次。商超要对公共用品和设施,每日清洁消毒不少于2次,及时清理垃圾。农贸(集贸)市场要对批发档口进行集中统一清洁消毒。摊位经营者应履行“一日一清洁”等要求,每日营业后及时消毒。
三是提倡无接触服务。鼓励顾客优先采用扫码付款方式结账,尽量减少人员接触和排队时间。鼓励线下与线上购物相结合,因地制宜开展即时零售、网订店送等服务。
中疾控专家:仍需继续做好个人防护,以下情形尤其应佩戴口罩
实施“乙类乙管”之后,是否有必要继续戴口罩?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回应表示,当前国内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仍处于不同流行阶段,仍需继续做好个人防护,科学规范佩戴口罩,尤其在以下情形:
一是进入医院、商场超市、室内会场、机场车站等环境密闭、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,乘坐飞机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、厢式电梯时,需全程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等级口罩;
二是进入养老机构、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;
三是出现发热、干咳、乏力、咽痛等新冠感染相关症状时;
四是近距离接触或护理有新冠感染者或有相关症状者时;
五是医务工作者,交通运输、商场、超市、餐饮、旅游、保洁、快递等从事公众服务及密闭场所工作人员。
▌本文来源: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(ID:cctvnewscenter)
贵州桐梓:家门口的“小”工厂 解决群众“大”就业******
多彩贵州网讯 (王贤会 本网记者 王信) 1月9日,记者走进遵义市桐梓县娄山关高新区(经开区)尚匠印刷包装科技有限公司,机杼声不绝于耳,工人正在工作台前忙碌地工作。
工人忙碌着
曾周波是桐梓县楚米镇马元岩社区的一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,通过社区的介绍,他进入该工厂务工。“我目前每个月的收入在4000元左右,在这里上班既可以照顾家庭,还可以挣一份工资。”曾周波告诉记者。
工作中的曾周波
像曾周波一样的工人,工厂里还有很多,因为家庭的各种情况无法外出务工,该公司的引进,实现了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的目标。
“我们工厂主要解决了大部分群众的就近就业。”尚匠印刷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碧红表示。
近年来,桐梓县各乡镇积极引进企业,不断拓宽群众就业渠道,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。
遵义鸿腾汽车配件加工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操作机器
在遵义鸿腾汽车配件加工有限公司,公司员工熟练地进行着汽车配件加工。据公司负责人郑林,目前公司主要是解决了不方便外出打工的家庭妇女的就业,做到挣钱顾家两不误。
“在这里上班,既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,又可以挣钱补贴家用。”该公司员工、桐梓县官仓镇红旗社区居民黄安静说。
“接下来,我们公司将会增加更多的岗位,解决更多的群众就近就业,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。”郑林告诉记者。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